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在之前的案例分享中,我们分析了不少做的不错的国内出海品牌,可以说是赞扬的占大多数,毕竟在充满了”情绪价值“的互联网上,人人都希望听好话;即使做的不好,批评也是要委婉的,清风拂面式的。毕竟这年头无论是团队管理,家庭教育,做出批评的人往往是不讨喜的,甚至还容易被人针对。

直到我看到了iLab户外防晒霜和他们的海外网站,对好产品的欣赏之情和对拉胯海外网站的着急之心,一直在我的内心的斗争。在思考了整整两个星期后,最终还是决定,写吧,这一期的案例分析就写她吧。

iLab是什么?

iLab,作为一家专注于极限运动场景的护肤品牌,而旗下一系列针对潜水、冲浪、游泳等场景下的物理性防晒产品-防护泥小银棒在国内潜水圈中开始走红。这种防护泥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厚涂,在皮肤表面形成屏障,有效反射、折射、阻隔有害光线,有点类似于在脸上涂泥巴隔绝阳光的感觉。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潜水的人都知道市面上的常用防晒霜不仅容易被海水冲掉,而且这些防晒霜还包含了甲氧基肉桂酸乙基己酯、奥克立林、二苯酮等珊瑚不友好成本,让防晒霜变成了珊瑚杀手。

于是玩潜水的人要么就不擦防晒霜,然后把自己从头到脚全身裹得严严实实,就像我之前这样:

/Users/aleshia/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430115102/output_1.jpgoutput_1

要么我们就会更倾向于选择能够保护珊瑚的防晒产品

iLab的防晒泥便采用了珊瑚友好的成分,不会杀死珊瑚,而厚泥涂抹在水下环境也能更持久。目前iLab还提供了不同的颜色防护泥,包含浅肤色、深肤色、天蓝色、粉色,让用户可以搭配使用,形成别具特色的涂装效果。

IMG_256

之前我看过一个潜水员分享照片,白皙漂亮的脸庞,穿着湿衣坐在草地上,期初我还以为是摆拍,直到看到了那双晒黑的手,才确认是潜水员无误,那手一看就是常年在海边泡和晒出来的颜色!她在留言中回复了别人会经常使用小银棒作为防晒,而手上经常会被忽视,所以导致脸上皮肤颜色和手的颜色相差巨大。

产品是真不错,但是当我看到了其海外网站时,我的内心就是一阵呐喊,真是白瞎了一个这么好的产品!

拉胯的网站设计

来到iLab的海外网站ilab101.com,首先,映入眼帘就是一大片黑色,从首页到分类页,再到产品详情页。黑色就是整个网站的背景色。

很多人都会觉得黑色高级呀!但是….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不友好的阴式广告

当你在小红书、抖音上刷到那些黑底白字的小说时,是不是感觉那些小说看久之后眼睛特别疲劳?有的甚至看到一会儿就会觉得眼睛受不了。尤其是那些警方发布的蓝底白字的通告,看着看着有没有一种眼睛被强奸的感觉?

这种以深色为背景,字体采用反白的方式,在广告学中,一般被称为”阴式广告“。

大卫·奥格威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专门点明这种“黑底白字”“读起来非常吃力”。在西方印刷术语中,这一效果被称为“reverse type”或“knockout text”,即用深色油墨印刷版面,文字部分“被抠出”以显露底纸颜色。由于人眼在深色背景上识别浅色文字难度较高,尤其是小字号或低对比度时,长篇阅读易引发视觉疲劳和可读性下降。

为符合 WCAG 2.1 的对比度要求(正文至少 4.5:1),无论是社媒贴文、网站设计,都应避免在大段正文中使用“阴体字”;若需反白,仅建议在按钮、标题或短文本中点缀使用。

教育客户还是卖货?

导航是为了方便用户快速找到对应的信息,一般导航包含产品分类(通常占大部分区域),品牌信息(通常下拉几个二级导航),和其他需要用户知晓的重要信息入口。然而,在看到iLab的导航时,我就被他们的混乱逻辑硬控几十秒!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说实话,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教育型的信息出现在导航上的,i=Dare to quest,Lab=laboratory Innovation,硬是要在有限的导航空间内放下这样的等式,试图教育用户品牌名的iLab分别代表什么,不得不说这教育客户的愿望也太强烈了吧!

除了教育型的一级导航之外,导航层级甚至去到了三级,而且采用的还是下折叠式的。如果把导航全部打开,你会发现导航中90%的内容和几十个页面都是围绕着“iLab是谁”“iLab的使命”“户外紫外线伤害实践”“iLab可以阻挡阳光的户外运动类型”“iLab在各个户外场景中的使用”等。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每个三级目录看下来,你会发现很多其实没那么重要,不需要出现导航中的页面都被整合到了导航栏目中。导致整个导航看起来非常臃肿庞大,主次不分,逻辑不清,让人丝毫抓不住重点。

没有逻辑的教育式导航,再加上黑底白字的视奸式排版,简直就是双层debuff叠加!或许产品是真的好,但是品牌方只是在一门心思的秀肌肉,展现自己,完全不顾客户死活,只顾自己爽了!

我们之前也分析过不少SKU少的品牌,比如徕芬云鲸,看看他们的导航设计:基本都是在站在用户视角,让用户找到他们最需要知道的产品、活动和帮助信息。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网站导航的目的从来不是教育客户,而是提供方便快捷的入口,给用户提供方便。

产品头图信息混乱

接下来再看一看产品的头图。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有没有一种淘宝风扑面而来的气息?产品信息堆满了画布上的每一寸位置;有的产品主图上试图用晒伤图来恐吓用户(恐惧营销也不带这么用的)。

解构那张文字特别多的头图,你会发现品牌真的想一股脑在一张图上传递所有的产品信息。但是作为在自己品牌网站上的产品图,我们的真的有必要把第一张主图做成这样吗?

好产品却碰上了烂运营,iLab防晒小银棒怎么了?

用户既然已经来到你的网站,就说明已经对你的品牌信息有了基本了解,也就说产品图上的1和4传达的信息用户已经默认知晓,再放图片上就显重复;同时产品标题在主图之下本身就会有,那么图片中的2部分就又是重复;而3和5往往是女性用户最关心最想知道的,却又被做成了很小的字号。

整个图片看下来,你就会发现,这一张根本不适合用在独立站的产品头图上。

从网站背景色、导航设计再到产品头图的设计,整个网站看下来,给我的感觉就是:品牌应该不在乎网站能不能卖货出去,只要看起来高大上,能够让国内的消费者觉得iLab是一个海外品牌,从而提升国内的品牌溢价就行了。

因为如果真的是为了做一个海外品牌,能成促进成交的海外独立站,这网站上也太多太多初级错误和问题了。

网站是品牌的门面

iLab搭建这个网站的深层意图或许难以揣测,但关于独立站价值的思考始终值得深入探讨。当被问及”独立站是否是未来趋势”时,我始终强调:独立站从来都不是新兴事物,而是品牌建设的核心载体。在欧美市场,独立站早已是品牌数字资产的标配,消费者天然信任拥有独立域名、自主设计且内容完整的品牌官网。这就像在第五大道开设旗舰店必须配备橱窗展示与体验空间一样,是品牌可信度的基础认证。

反观国内市场,跨境电商长期陷于”流量速食主义”的误区。很多卖家将独立站等同于速卖通店铺的复制品,用粗糙的模板和机翻文案仓促上线,把80%预算砸向广告买量却吝于打磨网站体验。这种本末倒置的运营逻辑,导致转化率长期在1%以下徘徊,用户留存更无从谈起。

但值得欣慰的是,随着不少出海智能家居品牌通过独立站实现溢价突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理解:独立站是品牌心智的实体映射,需要像经营线下体验店般精心设计每个触点。

在这个注意力稀缺的时代,社媒上的种草、广告投放等引流手段只是吸引用户兴趣,而用户与品牌的第一次深入了解通常发生在品牌官网,独立站的搭建和优化本质上是与用户建立深度连接的”数字门面”。当流量成本日益高企,独立站的内容承载力与用户体验优势将愈发凸显——这或许才是出海品牌们布局网站的真正启示。

 

原创文章,作者:Ad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social.com/archives/whats-wrong-with-ilab101-website/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