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了论语、道德经、德鲁克的管理学说后,刹那间产生了一些想法,当作随笔记录下来~
这三家的学说和生产力的变革紧密相关,而生产力的变革又带来了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大型公司,和新媒体、自由职业者等小型组织的社会百态。
儒家文化为中国的第一次生产力变革提供了动力
儒家文化是中国人的基因,他推崇的礼仪仁智信深深扎根在了中国人的传统文化里,儒家文化的基石是“礼”,即人分等级,方有“礼”。人人平等,何须”礼”!只要否定了”礼”,儒家文化就全盘崩溃。 在这个“礼‘中,臣从君、子从父、妻从夫;对于普通百姓,孔子说“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认为下层百姓才智、认知、觉悟程度不一样,只要他们按照做就可以了,不需要他们知道为什么要这么做;同样孔子也给君子定下了各种行为规范,比如“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当然对于小人也下了不少定义,比如“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在中国历史上,那些盛极一时的朝代,比如汉朝、唐朝、宋朝都把儒家学说作为统治百姓的思想学说;就连那些蛮夷文化入侵中原后,也被儒家文化深深的折服,为什么?因为方便管理民众呀!女人受困于一夫多妻做牛做马的困境时,一句“妻从夫”的论语引用就把当时没什么文化的妇女怼的哑口无言,因为几百年都是这样惯例和传承;孩子在和父母顶撞,父母在道理上又说不过子女的时候,一句“子女不孝顺”就可以占领道德制高点,让父母以大获全胜的姿态结束了争吵。
孔子生于周秋战国时间,他的学说在诸侯征战的时候完全派不上用场。因此你看到的是,儒家学说都是在国家政权稳定之后,被当权者所使用的帝王驭民术,传递的主要思想是有文化的人要成为君子为君王效力;没有文化的民众只要按要求照做。
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大量没有文化的体力工作者以服从性的心态从事着繁重的务农、制造和兵役。有文化的读书中则从事体力上没那么辛苦的政务、商业、高端服务。
两种人群间在收益和地位上的差异,让人们开始提倡“读书有用论”,这个无论是在国内还是海外都有着一样的历史进程。 随着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美国在1911年后发生了第一次生产力革命:泰勒的科学管理。
泰勒的科学管理其核心是对生产过程进行分解,分解成各个小型的模块,让每个人只负责特定一个小模块的生产,最后再组装起来。所谓熟能生巧,重复的从事单一模块的生产会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随着流水线化的生产被引入到🧍各个工厂,制造业的产能极大提升。
正是因为科学管理,造就了福特汽车的成功,让福特汽车的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10倍,在1918年一战结束后,世界上一半的汽车都是福特的T型车。
然后很不幸的是,在国外在努力提升生产效率的时候,中国正处于清朝灭亡的阶段,先进的技术、方式几乎很难引入到中国,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各类思想、技术、方法论被逐渐引进进来。
泰勒的科学管理就在建设新中国的步伐中被引入进来,儒家文化留下的“传统美德”却让中国人吃苦耐劳,建国后的百废待兴也让民众如火如荼的投入到了生产制造业中。泰勒的生产效能的提升理论被广泛采用,紧接着就滋生了对知识工作者的需求。因为成产过程的分解,离不开知识工作者的努力,他们需要将复杂的制造过程分解成可以独立制造和可以组装的模块,并设计成不需要依赖熟练技术工人,也能快速生产组装的流水线和工作流程。
德鲁克给第二次生产力的发展插上了翅膀
制造业的发展、服务业的硬需,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知识型工作者,在1959 年美国的知识型工作者就已经超过了体力工作者。
为了应对这种变化,德鲁克在1954年后发布了《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的实践》等核心理论,创建了组织和管理绩效的概念,以便让更多的知识管理者可以聚集在组织内,以组织的力量去创造更大的生产力,从而达到1+1 大于2 的效果。
与体力工作者的生产力是以个体为单位来研究并提升效率不同,知识工作者知识本身并不能实现产出,他必须借助组织这个“生产单位”来利用他的知识,才可能产出结果。 这就是德鲁克的核心观点,让组织这个生产单位创造出巨大的成果。
目前,在国内的各种互联网企业、科技型公司都是典型的聚集了知识工作者的大型组织。组织里的每一个知识工作者实际上成为了薪火,除了梦想和利益驱动外,儒家思想的应用在大型组织中依旧如鱼得水。
有的人为了在付出自己80%努力后获得组织给的100%回报,而甘愿承受一些反人性的东西,比如007工作时长;有的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情怀,也甘愿为组织付出自己所有的时间,比如一些公益机构。儒家所教导的“攻乎异端,斯害也已”,“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就成了人们最好的宽慰。 因为这是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这是孔子说的,所以在心理上更具说服力。
然而这并不是说聚集了大量知识工作者的组织不好,也并不是说在儒家思想的浸染下,这些就是邪恶的。一切不过是科学管理下催生的产物,社会发展的规律。按照老子说法就是,应道而为。
正是有了大型组织的存在才可以容纳更多的知识工作者,从而造就了更多的知识工作者。这些知识工作者有的会继续待在组织内,而有的知识工作者则选择另外不同类型的组织开始新的旅程。
而这便开启了生产力的第三次变革。
新哲学为第三次生产力革命建立了思想指导
老子提倡以顺应人道、天道的方式治理天下;以”应道“的方式去处理自己的言行、欲望;老子也提出“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世界禅学第一人,铃木大拙对禅的定义是无教义,无团体,修的是内心,修的是个人,修的是利他,修的是合一。而各种灵性修行类的书籍也让人们意识人生不过是灵魂的一段旅程,我们所经历的悲欢喜乐也只是生命中的阶段,它们的存在没有好和坏之分,只是让自己的灵魂更加完整。
在这种哲学思想的不断影响下,追求自我的成长和圆满逐渐被更多人接受,大型组织不再成为知识工作者的唯一选择。虽然看到了影响,但不得不承认的是:这种觉悟在当下还只是刚刚起步的阶段。受到儒家思想的多年浸染,大部分中国人的思想依旧停留在找一份好工作上。
得益于大型组织带来的价值辐射效应,才给各种各样的小型组织、个人、夫妻档、小生意创造了可以圆满的机会。
比如那些在大型互联网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的人,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从而进入一个新的领域,比如我见过不少在Facebook待过的人在离开公司后会开始广告代理、营销顾问等事业;在淘宝做过店小二的人,在离开后可能会自己去做淘宝店铺;在抖音待过的人也有可能进入到抖音直播行业。
还有些人受到自由主义和自我主义的影响,在大学期间就借助抖音、YouTube、Facebook等大型组织创造的平台,开始从事自媒体事业;也有些人会从事小型的个体户式的买卖,如网红奶茶店、小吃店等。
不要小看这群人的能力,他们虽然意识到个人的成功和满足并不一定要依赖大型组织,但是在他们的领域,他们要获得成功,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面临更强的竞争。因为比起大组织内接触的大数据和大规模用户的行为统计,他们每天打交道的是千奇百怪、阶级更丰富、且无法统计并量化的用户行为。他们遇到的竞争和挑战完全不同于大型组织内和组织间的知识工作者的竞争。
因为没有了组织的放大效应,所以他们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一个在学机械自动化的人在做抖音号时,会被逼着去学视频剪辑、创意策划、商业逻辑、合同法规这些跨领域的知识;一个在大型组织内只做数据统计的人,在想做小买卖时会被逼着学会商业、选址、销售、成本、风险控制等从而避免自己的倒闭关门。很多时候自由职业者、新媒体创造者、夫妻档可能只能创造出1+1=2的生产力,甚至1+1<2的生产力。但生产力的低效并不会影响到他们在精神上的富足和物质上的满足,成为自己思想领域的帝王。
第三次的生产力变革会降低组织规模大小、甚至是生产力效率,但是会将组织内的知识工作者从单一技能性人才升级成多领域的知识工作者。德鲁克关注的是组织价值和社会价值,而新哲学在生产力上关注的是个人价值和个人圆满。
小型组织创造的的社会价值虽然没有大型组织高,但是会创造出更为丰富的社会形态,有大型组织,有小型企业、有夫妻档,有个人工作者,也有迷你型公司。
泰勒的成就造就了知识型社会,那德鲁克的成就带了一个有竞争性的大型组织社会,而知识工作者之间的竞争将让我们看到一个形态更为丰富的社会。如果造物主真的存在,这不就是他所期望看到的吗?
以上想法可能不符合主流价值观,仅为个人观点。可能在一年后,我自己再看这篇文章时会觉得自己幼稚可笑。但是对于这一刹那的想法,我依旧希望记录下来。
原创文章,作者:Ad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yaosocial.com/archives/there-philosophy-thougts-that-drives-productivity-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