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Meta都主打自动化了,广告优化师的价值在哪里?​

​Google Pmax广告和Meta的Advantage+广告,已经在投放上被广泛使用,广告自动化投放工具终究是由第三方投放工具烧到了Google和Meta的老家。一系列的自动化及投放工具的出现,让很多老板们都在想,优化师是不是可以被取代了?他们的价值在哪里?优化师的工资是不是可以降低了?

作为面过和带过优化师不下百号人的我,我想我应该有资格思考下这个问题吧。

一、广告自动化替代的是哪部分工作?

广告自动化其实可以分两类来说,一类是由第三方平台提供的广告投放工具,或者说广告投放效率提升工具会更为合适一些。其核心功能为,广告图片素材的自动生成(主要表现为多个图片元素之间的交叉组合,自动交叉组合广告素材和定位形成多个campaign或广告组,规则判广告的关停,加减预算,更加可视化的report等。如果你有非常多的campaign和广告账户要管理,覆盖的国家非常广,投放规模非常大(一天几万美金的那种),那么这种工具的确可以帮助提升“上广告”和跨账户管理的效率。

而第二类则是目前广告平台主推的Performance Max和Advantage+广告,这类广告只要求你明确投放目标,提供广告素材,明确预算,最多再找你要一个信号。由广告平台内部组合广告文案和素材并给最优的广告创意组合并分配较多的预算,不需要你去设计campaign结构,去规划一个campaign放几个组,每个组用什么定位,每个定位下用什么广告素材;也不需要你时不时的暂停某条ad或调整出价,平台突出的这些自动化广告主打的就是一个“这个campaign我来动,你别动”的核心概念。可以这么说,Pmax和adva+广告主要是针对单个campaign进行的黑盒式自动化,提升的是对单个campaign管理的效果。

所以两种自动化,一种提升的是“上广告”的效率,一种提升的是单个campaign管理的效果。但是,我们都知道“上广告”和“advantage campaign管理”并不是广告投放业务流程上的所有工作事项。

二、优化师的核心价值在哪里?

很多人一听到“自动化”,脑子里立刻浮现出“被取代”这三个字。的确,自动化广告让很多重复、机械的操作不再需要人手重复多次去完成,系统甚至能自动帮你调整出价、筛选受众、优化预算。但问题在于——广告投放从来都不仅仅是“操作后台”。

如果我们把广告投放比作打一场仗,自动化只是帮你配好了武器、补给和战术模板;而真正决定胜负的,依然是那个懂得地形、能读懂敌情、知道什么时候该撤什么时候该冲的人。广告优化师的价值,正是在“策略”和“判断”上。

2.1 战略思考和业务理解

程序和自动化的存在永远只是提升效率,而不能替代决策。什么阶段才能使用自动化化,要不要使用advantage广告,这个决策不是平台决定,而是优化师决定。 投放的目标是什么,也是根据我们对投放战略的思考和业务理解来进行。

例如,我现在有一个giveaway活动,需要用到meta广告来进行宣传,我的着陆页有网站上的活动页面,也有发布在ins上的活动贴。 那么投放什么着陆页,是使用website conversion,还是website click 或又是post engagement?预算就2000刀,我要怎么分配,怎么决策?

这不是自动化能告诉我们的。而是优化师需要进一步深挖,投放目标是优先涨粉还是优先进入网站获得邮箱;接着再判断,使用哪种广告objective能更好的获得结果;之后才是广告创意素材;再接着才是上广告,判断到底要不要使用自动化。

自动化的确可以帮我们跑出CTR更高的广告,但是它不会提问,它不会知道这是不是业务真的想要的。

2.2 创意方向与测试能力

自动化系统再聪明,它的素材组合逻辑也只是“历史数据+算法推测”。

它能告诉你哪张图点击高,但不知道为什么高。它能置顶出ROI最好的广告组,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好。它能帮你拼出一个“最优组合”,但可能它忽略了文化语境、产品特性或节日促销。

而优秀的优化师懂得如何通过创意测试去挖掘“真正打动人心的元素”。他们会基于同行跑的好的广告去做卖点元素提炼,会根据自身产品或品牌特点展现独特卖点,也会结合受众心理去规划创意方向。系统可以跑数据,但“灵感”和“洞察”仍然是人的领域。

2.3 数据解读与策略调整

系统提供的是“数据结果”,而优化师需要负责“解释”。大部分report工具能提供的只是fancy的趋势图,柱状图,甚至是雷达图,但那只是有数据无洞察,有洞察无结论

优化师的价值在于发现导致转化率下降或ROI下降的原因是什么,但原因可能有十个——比如竞争对手促销、素材疲劳、预算分配问题、或外部环境变化。

这时候,优化师的投放计划和分析能力决定了下一步怎么调整。

简单来说:系统告诉你“哪里出了问题”,优化师要能回答“为什么出问题”和“下一步怎么做”。

2.4 异常处理与优化灵活性

自动化广告是黑盒逻辑,它追求稳定、可预测的环境。但广告世界是动态的——faccebug, 产品上新,促销互动,老板砍预算,甚至是突发公关事件。

当环境剧烈变化时,自动化系统往往反应迟缓。而优化师则能根据情况判断是观望还是暂停,或是调整预算或campaign。这种“临场反应力”和“全局判断”是任何算法都暂时取代不了的。

2.5 优化“系统”的构建者​

最优秀的广告优化师,已经不再只是“工具人”,而是“系统设计者”。
他们懂得利用自动化工具构建自己的广告投放体系:用数据搭建信号,用规则管理预算,用API串联报表,让自动化成为“助理”,而不是“替代者”。换句话说,他们的价值不是被自动化驱动的人,而是驱动自动化的人。

广告自动化的普及,其实并不是广告优化师的危机,而是一次职业分水岭。懂系统的人会被系统替代,会操作系统的人会被算法替代,但能驾驭系统、理解业务、创造价值的人,永远不会被替代。

三、优化师应该如何提升自身价值?

看看下面这个投放流程,想清楚自动化替代的部分和不能替代的部分,才知道自己该往哪儿提升。自动化能帮你提升部分效率,但它无法替你思考。

海外广告投放流程

3.1,掌握并利用好平台提供的一切工具

Performance Max、Advantage+、eCPA、转化API、离线转化上传、受众信号……这些工具不是你的对手,而是你的“小助手”。
理解平台算法的逻辑,熟悉每个工具的使用及值,能让你更快决策要怎么使用从而放大效果、信号该怎么喂、预算该怎么拆。

说白了,越懂系统和工具,你越不容易被系统牵着鼻子走。

3.2,提升创意与内容策略能力

创意仍然是广告的灵魂。
平台可以帮你自动测试素材,但它无法告诉你“消费者为什么会被打动”。
优化师未来的核心竞争力,不只是会看CTR和CVR,而是懂内容策略
知道什么时候该换方向、怎么提炼卖点、怎么让广告素材与品牌调性一致。

系统会跑广告,而你要会讲故事。

3.3,强化数据分析的能力

数据从来不只是“表格”,而是“线索”。
很多优化师看报表只看“花了多少、转化多少”,但真正的高手会追问:
为什么这个素材在某个国家表现好?为什么CPC涨了?为什么ROAS掉了?
这些“为什么”的背后,才是真正的增长洞察。

3.4,跨平台思维对整体ROI负责

学会统筹多个广告平台的投放预算,分配预算,在Facebook花多少预算时,谷歌广告花多少钱的预算能够更好的提高广告投放的整体ROI而不是单个平台的ROI。自动化提升的是“单平台效率”,如何提升整盘广告ROI的提升是你走向晋升之路需要思考的内容。

3.5,提供建议而不是成为工具人

我们常说,广告只负责带来流量,网站则需要对转化负责。那么作为流量的第一亲密接触人,优化师更容易发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转化,更容易发现产品描述,产品定价,折扣优惠,行动号召,甚至对辅助页面上的问题。如果你做C端,你会发现,大部分下单用户都查看过“About us”和“shipping policy”页面;如果你做B端,你会发现,大部分美国用户还是习惯通过“contact us”页面提交表单。虽然这不是广告优化的一部分,但是当你开始站在业务视角去思考,你就不再是一个投广告的工具人,而是“决策者的合伙人”

Google 和 Meta 的自动化广告,不是来“干掉”优化师的,而是来“淘汰”不思考的优化师的。

过去,广告优化师靠的是手速和操作技巧;
现在,真正的价值在于:你能不能理解商业目标、洞察用户、驾驭工具、提出有价值的判断。

自动化让广告行业有点像“开自动挡汽车”—— 但是考驾照时,你还是必须得学习带离合器的手动挡汽车。自动化广告只是广告投放中的一小部分,并不是所有的广告流程。

 

Don`t copy text!
滚动至顶部